返回中文首页
当前页面
 
     
当前页面  
     
   
     
   
 
      问:什么叫无上乘?
      答:根据资料所说:无上乘既是八万四千法门所叙的内容,也是九乘次第当中最高的境界。殊胜法、究竟法和大圆满为无上乘的异名。该法的观点与大圆满完全相同,即在本质上无所取舍,无边无际,独一无二,无上乘认为:诸法的根源是一致的,无须取舍。
      “无上”意为见解无上、修法无上、行为无上和成果无上四品无上。该法以解脱道为主持,即在修定时就已解脱所有障碍,无所畏惧。他使你断定中阴、成就四相、证得虹身。详细情况见《光明大圆满普贤精粹》、《空明宝典》等。

      问:什么叫中藏九乘次第?
      答:《乘释经》、《耶持经》等诸伏藏品中主张的九乘称为中伏藏九乘。中伏藏九乘次第:即人天他依乘、辛绕辩论乘、自觉辛绕乘、慈悲菩萨乘、雍仲菩萨乘、净行先空乘、平等现观乘、直接生起乘、胜义圆满乘和无上大圆满乘九乘。

      问:什么叫人天依他乘?
      答:以怖畏三恶趣苦为动机,寻求人天之乐,为人天依他之乘,该法虽修十善道,断除十不善法,但他既不具备以出离心得来的无我正见,也未涉及到有关四法印、四谛道的超世之法,所以称他为世间法。该法与宁玛派理论中的人天乘和梵净乘完全相同。
      根据资料所言:人天依他乘分为正当乘和非正当乘。为得人天乐趣而行一切有漏善法,称为正当人天乘。即由有漏法得来的禅定和智慧等等。后者是为了升官、发财、愈病和名誉进行的一切善恶之法,与为了发财、愈病而做的不贤之法类似。如今的大多数修者,难以超出这一范围,譬如说,大多数人修法是为了名扬天下、升官发财、愈病健康,甚至以荣誉招财为最终目标。我们必须明了,那样的修法是不合格的,是与佛语完全相违的。非如理如法的修行,不但使人不能觉悟,还使人更为烦恼和增加罪障。所以修行必须通过正确的目标和方向,确认什么是如理如法,什么是非如理如法。非正当人天乘的教规里虽有信仰三宝的道理,但他的信仰是非纯真的信仰,即是因杂念的动机生起的信仰,为非正当人天依他乘。

      问:何谓辛绕辩论派?
      答:根据古藏史料记载:“辛绕”意为贤者、有德者、圣者或修者、学者。“辩论”意为辩经。辩论派分为有部和无部,其二者在三世安立和五基的主张上大有辩论之处,故为辛绕辩论派。该法只求解脱,不求佛国。从修法上讲,他仅为自利、而不利他,为小乘派。
      辛绕有部:与印度佛教里的有部在教义上大致相同。只不过印度的有部在教义内容上更为详细和明确一点。在这里所说的无部,与印度佛教的经部难以分别。苯教《乘释经》记载:辛绕辩论派分别为有部和经部。根据史料所言:辛绕辩论派又称声闻乘。
      有部和经部共同主张人无我,即他虽主张没有独存的、实际的、永恒不变的我执,但他不承认法无我,即他认定能摄持性相,为实有。根据辩论派所言:外境的无分极微尘称为胜义谛,一切宏观事物称为俗谛。意识里极短暂的时间被称为顷刻,佛经中译为“刹那间”,而辩论派称为胜义谛。至于宏观意识(六识相续)被认定为俗谛。辛绕辩论派以别解脱仪律为举止中心,以四谛十六行相为修持中心,他还承认,二十种僧伽修,即五预流、三种一来、十不还、阿罗汉向和麟角喻独觉,总为二十。
      根据《乘释经》、《耶持经》所言:辛绕辩论派分为辩论派和独觉派。在此简单介绍一下独觉派。据资料所出:独觉乘又称为自胜派,即他在修行上不求上师,不依赖他因,凭自己的势力和缘份获求觉悟,故名为独觉乘。据独觉乘理论所言:他不但了知人无我,而且明确所有宏观事物是由无数微尘积累而成的。简单的说,该法否定了无方分极微尘是胜义谛,因此在教义上他比声闻乘要高一层。自觉乘分别为独居自觉派和群居自觉派。独居自觉派在修道方面比群居自觉派要方便的多,因他完全可以独自修行,不必依赖于他人,所以不会有群居自觉派那样的烦恼。独觉乘以缘起还灭为修持中心,仍必须接受比丘戒或圆戒。

      问:什么是慈悲菩萨乘?
      答:据有关资料记载:以慈心、悲心和利他为主修,称为慈悲。该法具有三种把握,即不畏惧受苦、乐意争取大乘见地、不畏成佛的伟大行为,为菩萨。全名为慈悲菩萨乘。慈悲菩萨乘在教义上与无著大师的唯识派大致相同。
      该法主张有寂含摄的一切所知被简括于三性相中。即遍计所知性、依他起生性和圆成实现性。由自取分别心所造的一切假有法为遍计所执法,即虚妄固执而成的我执、差别遍计所执性二法。依他起生性是指依赖因缘生起的一切实有事物,即是遍计所执假施设处之阿赖耶识,性属三界倒分别识,体为实有,为妄情因缘所成诸法。依他起生法分二:即不净依他起生法和清净依他起生法。圆成实性是指该法为诸事物的本性,胜义中实在的空性无为,即假有应破遍计所空的无为法、远离二取、无分别智所缘之诸法。圆成实性分二,即无异变圆成实和不颠倒圆成实。
      慈悲菩萨乘:以充足的理由,加以破遮我执和法执等一切虚妄概念,成立二无我的智慧正见。该法以通过慈心和悲心得来的利他菩提心为修持中心,并且在比丘的基础上,接受菩萨二十戒
 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