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中文首页 当前页面
   
     
雍仲苯教的来源  
     
苯行七圣宝  
   
苯教三大真言以及百字明咒  
   
初步修法简介
     
雍仲苯教大圆满车十五座  
   
      “人”是能善言、能思考、能辨别是非的有识动物,它与其他动物大有不同,只有暇满的人身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。应当如此观想:我们生活在南瞻部洲的这一世,在获得稀世珍贵的暇满人身之时,在闻到难以一闻的佛法之既,在遇见各自所信奉的根本上师之刻,必须清楚这是个多么自在、多么优良的机会,我们得乘此机会仔细分清善恶功过。辛绕佛祖为了度化芸芸众生,相应各自的根器和愿望,传授了含有显、密、大圆满的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有理。
      无论做何事,都有从易到难的先后过程,佛法也不例外,存在着从前修到主体的圆满程序。根据瑜伽大师所言:无论修显宗也好、密宗也好、大圆满也好,首先必须有一个坚定的出离心,否则修再深再高的法也成不了佛。我们应该通过人身难得、人身无常、轮回苦海和因果不虚这四门窍诀来寻找出离心,因其四门是寻出离心的极妙方法。仅仅听闻字面意思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,要成佛,必须通过三慧的程序,即首先依据闻慧明白道理,然后通过思慧思索其观点,最终按思索的意思去修。通过如此的方式吸其精华,因为解脱的根源不在于外境,而在于自己的心中。
      要成佛,首先必须得到一个坚定的信仰,因每门宗教都是从信仰开始。佛与众生之间在观点上存在着巨大区别,即佛菩萨们早已看破红尘,只注重实质和本质,不会偏向现象,而众生却仅仅视于现象和表面上的问题,看不懂实际所在的问题,所以以信仰为主持。佛教所谓的实际和现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如:轮回是实实在在的生死苦海,但凡人却把他视为安乐之处;究竟安乐的根本在于无我正见,但凡人仍然坚持我执观点,把自己困在我执范围;人必死无疑,死期不定,但凡夫们却坚持认定其为永恒和长久;一切俗事明明是虚有的、是幻化构造的,但凡人却把他当成无虚的、实际的、永不改变的、天长地久的;各自身体是实体血肉之躯和有漏之蕴,但凡人偏偏主张是纯正和无漏之蕴;因果不虚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过无明可念的众生却对此犹豫,甚至产生邪见,无法放弃其事;这就是众生与佛菩萨之间差异。
      有的修者通过大乘佛法,放弃一切俗世生活,寻求永恒之乐,他们不仅为了个人利益,而且还为众生着想,这是上等人的修持方法。另一种修者,将顺应社会生活和做人的道理,并竭尽所能行善弃恶,供奉三宝,救助弱人,这是中等人的修持方法。还有一种修者为了名声地位、升官发财、愈病健康等个人利益,而修持佛法,他的风格虽善良,但是动机却比较自私,所以是下等人的修持方法。根据佛教所言:佛法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升官发财,而是为了使芸芸众生离苦得乐,安置于遍知佛国。这就是佛法的精神精华。
      问:辛绕佛和释迦牟尼佛都是王子,他们要财有财、要权有权、要名有名,但为什么却仍然抛弃其事,出家为僧?答:他们已看破红尘,不值追求其事,即他们发现世俗的快乐只是短暂的快乐,若要享受永恒的快乐,必须脱离生死苦海的道理,所以由出离心的动机出家为僧。经过万年岁月,前后出世无数成就者和虹化大师,这些都非天生,而是通过修念得到的。
      应当如此观想:虽为初次修佛,但缘分不薄,相遇妙法。初次修佛之人,将从九加行开始修,《经部》云:“积福是成佛的善窍方法,九加行积为福的妙诀。”九加行:皈依、行礼(磕头)、发心、百字明咒(忏悔)、曼荼罗、上师瑜加以及三大真言。每一加行都要重复十万遍,修完其法,仍然进修颇瓦法和指点心性等正体法。